可喜地是,重庆培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力度在继续加大。
今年2月,我市出台文件,对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企业在渝开设首店的,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在中心城区新开业且经营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商业品牌旗舰店,最高奖励也是100万元。
对此,星光68广场副总经理李丽萍认为,有奖励当然是好事,但应把范围扩大。如,国际一线品牌,只要开店就有奖励,而不是只开首店才有奖励。因为这些品牌落地要求很高。
李丽萍以LV举例,该品牌正式落地到星光68广场前,为了对流量进行测试,连续两年分别做了一个月的快闪店,同时对商场服务台、屋顶等提出新的装修要求,为此商场额外投入几千万元装修资金,如果没有奖励,很多商场可能无法支撑这些费用。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政府奖励,也应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进来。如洋码头,正是因为我市引导基金投资支持,洋码头才在重庆加码布局。

▲洋码头龙湖源著店,市民正在选购进口化妆品等。 记者向菊梅摄
此外,重庆还要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开设相应“绿色通道”。
在这方面,江北区就作出了表率。“我们对企业需求进行清单化管理,企业‘点单’,政府‘端菜’,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难题。”江北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因为如此,江北区成功引进了苹果、LV等多个知名品牌。比如苹果公司进入时,其外立面要采用全透明玻璃幕墙,这和传统的市政管理规定相违背,江北区商务委随后多方协调,最终通过了苹果公司的装修要求。
业内人士还提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全市整体规划,引导国际大牌积聚;打击假货,保护在渝国际大牌;加强对保税、免税政策宣传,让更多市民受益。
在本土品牌“卖全球”方面,莫远明建议,一是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引领,促进消费品工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更多的重庆本土品牌;二是依托“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合组织多功能平台、中国—东盟中心、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让更多的重庆本土品牌走出国门。
万象城相关负责人则指出,作为“重庆造”代表,巴渝老字号要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加速向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转型,既守住历史文化内涵,对工艺配方进行传承,又改革经营模式,跟上时代潮流。
施沅赤表示,市商务委正着眼培育“渝货精品”,支持特色品牌发展。鼓励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每个工程最高给予400万元奖励;振兴巴渝老字号,推进老字号向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转型,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