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书记袁家军在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聚焦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在助力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上形成标志性成果。
新征程上,重庆要当好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全面提高服务全国大局的能力和贡献度,开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从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到扩大高水平开放,重庆开放被国家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任务。那么,重庆谋划新一轮开放的重点又在哪里?
▲开放的重庆发展日新月异。刘川东 摄/视觉重庆
不忘本来,才能走向未来。
重庆对外开放的历史比较早。理解和把握新重庆开放的重点,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1891年,重庆开埠,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1983年,重庆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首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肩负着“搞活经济,打开新局面”的使命,获得直接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权限,为内陆开放探路先行。
2011年,我国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始发,架起了联通世界新桥梁。西部地区首次实现向西经陆路直达欧洲,与欧洲贸易运输的时空距离从40多天缩短至12天左右。
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亚洲11个国家10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数量突破9万列,货值超380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贸易“黄金通道”。
2015年,中新两国设立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此后,重庆通过与新加坡“点对点”的示范,有力带动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面对面”互联互通。
数据显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8年多,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金额256亿美元,渝新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20亿元,带动重庆与东盟国家有关城市的贸易进出口总额8492亿元,有力提升了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有关城市的互联互通水平。
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身——渝黔桂新“南向通道”班列在重庆首发。其后,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通道建设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的70多个城市,货物通达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
2023年,重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度建设名单。至此,重庆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五型”(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
历史的一个个节点,标注了重庆发展壮大的成长历程,也彰显出重庆在国家开放中的重要角色。不难发现,重庆的开放,不是局限于一域的开放,而是指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开放。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龙门吊正有序吊装集装箱。孙凯芳 摄/视觉重庆
找准定位,才能长远发展。
无论是对内开放,还是对外开放,新重庆开放的重点,始终离不开新的战略定位——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两大定位”对重庆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重庆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对重庆提出的战略性方向性目标要求,是统领重庆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是纵深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主脉络。
更进一步说,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重庆要更好发挥自身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关键枢纽作用,支撑带动西部地区更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为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这是国家对新重庆寄予的厚望,也是新重庆开放的重中之重。
向西开放,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亚欧经济共同体走向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今年4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首站选择重庆。他表示,德方愿继续深化与重庆的友好交往,持续加强在经贸物流、技术创新、新能源、医药化工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这为重庆助力国家深化向西开放提供了新机遇。
向南开放,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东盟与我国经贸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6月4日,新疆重庆携手共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联运班列从乌鲁木齐发车,经由重庆发往东南亚国家。此次班列发行,打通了中亚、新疆经重庆“南向出海”新路径,实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中亚)班列的联动发展。这为国家拓展向南开放注入了重庆动力与活力。
概而言之,新重庆的开放,要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紧紧围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两大定位”铺陈。同时,做实“两大定位”,又迫切需要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生动注脚。
▲繁忙的重庆果园港。刘琳 摄/视觉重庆
抓实抓细,才能见行见效。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从国家层面做出顶层设计,也要在地方层面不断实践探索。
对于“两大定位”加持之下的重庆而言,就是要紧盯向西向南开放打造标志性开放成果,以一域开放开发为西部乃至全国提供样板、作出示范。
那么,更多标志性开放成果,如何加快形成?
要立足当下,突出重点,进一步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强化重庆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创新模式业态,更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东南西北四向通道、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交叉联网开放枢纽。
要着眼长远,稳中求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制度机制等短板,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不断创新突破。
一方面,在要素流动型的“硬开放”上创新突破。要一体化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放大中欧班列(渝新欧)、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优势,培育做大开放型企业,高水平建设枢纽港产业园,推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开放平台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地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
另一方面,在制度型开放的“软开放”上创新突破。要积极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体系,加强政策、法律、金融等涉外服务保障,营造一流国际化开放环境,持续提升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往来运输等自由便利水平,形成更多制度型开放成果,推动“向海而生”的开放模式向“海陆共生”的开放格局转变。
越开放,越主动,越自信。以大开放之势聚大开发之能,新重庆定能在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和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对外开放格局中扛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