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兵介绍,口岸是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的枢纽、贸易交往的门户,在发展国内外贸易、促进国际友好往来、沟通地区间物资交流、方便人们旅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重庆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口岸吞吐量取得新突破:重庆港口岸外贸集装箱量完成了47.8万标箱,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22万吨,均居内陆地区第一位;铁路口岸外贸集装箱量达到23.2万标箱。江北机场口岸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6条。
2021年,以口岸为载体,全市国际物流量达760万吨、同比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22.8%,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态势。具体来讲,在推动对外开放方面,重庆口岸至少发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胡红兵介绍相关情况 李聪冲 摄
①发挥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多类型开放平台
目前重庆市拥有江北机场口岸、重庆港口岸两个正式开放口岸,铁路口岸、万州机场口岸两个临时开放口岸,以及万州港、涪陵港、巴南公路物流基地等参照口岸模式运行的港站,形成了覆盖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开放口岸体系。
依托口岸布局,重庆建成了西永、两路果园港、江津、涪陵、万州、永川6个综保区,铁路、南彭公路、果园保税物流中心3个B保,以及万州A保,为中西部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多类型、宽领域的开放平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西永、两路果园港、涪陵、江津四个综合保税区实际利用外资达22亿美元、占全市的20.6%,外贸进出口总值5492.7亿元,占全市的68.7%。
②发挥功能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近年来,江北机场口岸和果园港口岸分别获批设立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铁路口岸获批设立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
近期,重庆又获海关总署批复,成为首个可开展中欧班列进口运邮的城市。
目前,重庆已具备进口汽车整车、肉类、水果、运邮等10类口岸功能,为企业开展特殊商品进口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功能支撑。2021年,全市通过整车口岸进口整车7564辆,同比增长49.75%。
③发挥通关保障作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通过重庆口岸,企业可选择就近开展进出口业务,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近年来,重庆通过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推动口岸信息互联互通等举措,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1年,重庆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70%以上,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压减至400美元以内。
“十四五”时期,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将进一步紧扣重庆开放发展的实际,聚焦企业关切,持续推动口岸开放发展、拓展丰富口岸功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多节点”的口岸开放体系,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助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