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成势见效

日期: 2024-02-28
字体:

近日,重庆市商务委发布第二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名单,评选出南岸区、渝北区、两江新区3个示范区,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化龙桥国际商务区、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5个示范园,以及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中新数通”新加坡企业来渝一站式企业云服务平台等10个示范项目。

据悉,作为中西部最先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重庆近年来聚焦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扎实推进试点任务落地,在探索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深化产业领域开放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更有5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表;在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评估中,综合得分名列前茅,优异的“期中考”成绩为综合试点纵深发展再添动力。

夯基石:

建设体制机制稳推进

试点开展以来,《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任务实施率达95.3%;改革探索120余项,落成现代服务业项目630余个;24个创新举措入选商务部印发的国家最佳实践案例,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加快成型成势。

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是试点创新成果的“基石”。重庆坚持高位推动,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目标为牵引,建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1+9+N”管理体制和工作调度、督促检查、统计监测、评估推广、风险防控五大工作推进机制。打表推进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批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和第二批重点任务计划,细化各个领域的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创新清单和风险防控清单“四张清单”。完善优化重庆市服务业开放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反映试点园区综合开放成效的评价指标,提升重点园区改革成效显示度。

项目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项目落地,重庆整合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围绕全产业链开放,建立落实重点项目招商及落地管理机制。同时,针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服务业项目,重庆将其纳入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基础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并形成市领导定向联系重大项目和重大企业工作机制,实施“服务管家”制度,以“一项目一专员”机制服务重点项目配套,保障项目尽早落地。2023年,重庆形成重大服务业项目共243个。

在政策保障方面,重庆突出制度创新,推动国际铁路回程运邮资质、成渝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等配套支持落地;积极出台政策支持金融、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包括《重庆市银行机构绿色融资业绩评价办法》《重庆市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举措》《重庆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信息技术、制造、大数据领域)》等,同时叠加“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56条”“纾困十条”等助企举措,形成系统化赋能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谋突破:

探路重点领域迸活力

聚焦重点领域开放,重庆立足特色,在金融、科技、投资便利与物流通关、健康医疗、商贸文旅、数据、教育、人才等九大领域全面铺开试点,实现重点改革领域放量发展。

探索金融领域先行先试,重庆开启建设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落地全国首单境外自然人投资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创新组建全国首个覆盖陆海新通道全域的跨区域、跨境金融服务网络项目“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在全国率先实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上线“跨境易融”陆路贸易金融服务平台;拓展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便利680余家企业贸易结算与融资超38亿美元;2023年发布金融创新产品140余项。

聚焦科技领域创新突破,重庆创新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使用权试点;探索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在中西部率先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创新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举措,重庆贯通科技成果从赋权到价值评估、运用、保护的全链条,探索基于知识产权价值的“信用评价+风险补偿”贷款新模式,在全国首创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产品“科技跨境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优化投资便利与物流通关服务,重庆建成全国唯一的“水陆空生产服务”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积极参与构建国际公路运输和国际铁路运邮等新规则,成为全国唯一开展中欧班列双向运邮的城市;首次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服务贸易和资本金融项下国际结算提供票据验核服务。同时,“离港确认”模式、“直装直提”作业模式的实施,以及“沪渝直达快线”的开行也让物流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创新开放健康医疗领域,中新美路眼科医院等外资专科医院项目在重庆落地;创新医疗诊断数据共享共认,重庆市影像云中心建立,实现检查结果跨院调阅;市级医院全部接入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信息接入全覆盖;建成互联网医院63家,服务外地患者42万人次。

融合发展商贸文旅,重庆放宽外资旅行社、外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等规定;落地“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快速配送新零售及一店多态模式;创新发展“江岸经济”“云端经济”,推出重庆来福士“横天摩天轮”等“城市之巅”多元化消费地标。

强化数据共享开放,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国家-市-区县”三级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形成19个开放成果,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政务数据直达基层试点省市;建立完善数据规则体系,出台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指南等14项大数据地方标准;打造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交易专区,完成国内首笔场内汽车数据交易;上线全国首个数字资产(消费积分)平台。

深化教育领域合作,重庆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新设6个本科高校合作办学项目机构,以及保时捷WMU新能源中国能力中心等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实现教育多层次全覆盖;丰富国内国际教育资源,支持重庆院校选用境外教材800余本,立项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50门、市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76门。

推动人才资源集聚,重庆在全国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区域内注册、海内外孵化、全球化运营”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新机制;首次允许境外人才在重庆参与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开展全国首批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地方认定标准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专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贯通发展;发布2批《重庆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涵盖213项专业技术类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覆盖22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重点领域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强化要素保障等,重庆有序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树标杆:

优选优培强示范引领

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服务业开放发展蓝皮书《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发展报告2022》,走出特色创新路;全国首创“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监管模式,实现保税航材跨关区便捷调拨存放、统一监管;创新专利信息应用模式,纳入国家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首批典型案例……试点以来,重庆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创新实践和改革探索中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区、示范园和示范项目,突出引领作用,打造特色鲜明、多点支撑的服务业开放发展空间格局,让内陆服务业开放迈上新台阶。

中心城区先行先试。其中,渝中区作为服务业大区,落地全市首个外资旅行社,涌现“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等多项“全国首创”“重庆首创”。江北区在全国首创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模式,填补种业领域空白;打造全市首个依托国家平台建设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 线上专利数据覆盖全球超百个国家和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使用权试点改革等差异化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数据显示,中心城区共提出60余项特色创新改革任务,累计形成全国首个数字仓单质押增信模式ABN、知识产权产业运营基金新模式等70余个创新案例。

重点园区示范引领。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积极打造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引进集聚国际知名品牌超38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西部率先突破1000亿元大关。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创新设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落地西部首家金融科技认证机构“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重庆软件园优化知识产权登记服务,实现园区企业软件著作权登记数4000多项。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布局内陆首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创新实现首次中欧国际铁路笼车运输,积极开展铁路提单信用证结算和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大足石刻文创园则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最大雕塑文创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重大项目支撑发展。2023年,重庆落地和签约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东方嘉盛智慧仓储分拨中心、云从科技西部智算中心、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谷歌跨境电商出海中心等一批引领性服务业重点项目。

全面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重庆推行川渝地区港澳简版公证文书互认,实现川渝两地外资登记注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科技协同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生态环保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建立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人才、物流、教育、政务服务等方面均率先实现跨区域联动协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长林梦建言重庆:充分发挥试点和区位优势,加快引领和带动开放。加强服务业开放创新前瞻性研究,积极主动探索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跨境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电子商务以及数字贸易等重点领域,探索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服务业政策制定、标准体系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联动,形成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格局。同时,重庆应进一步强化试点成效总结和系统集成,持续形成示范性强、实用性好、经营主体反应积极的创新举措,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叶力娜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持续发挥“1+9+N”体制优势,优化五大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推动试点任务落地;以项目落地为导向,扎实推动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抓实示范区、示范园带动引领,强化重点领域招商和主体培育,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辨识度成果,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产业成功转型升级,推动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建设“量”“质”齐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