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洽会丨建通道稳外资,当好“店小二” 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添彩!
数读新政策
十三五期间,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来自重庆市商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外贸进出口4年年均增长5.7%,2019年规模排名全国第十一、中西部第二;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名列中西部前列。
而在2020年,重庆市全年进出口总值6513.4亿元,比2019年增长12.5%,逆势创下新高,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
5月21日,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开幕式,2021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也将同步举行。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当好投资人的“店小二”。重庆从通道拓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优化等方帮助内外资企业落地生根。
建通道,形成对外开放通道优势
据了解,重庆铁海、铁铁、铁水、铁空等多式联运规模和效率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依托开放通道建设,重庆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文章。
截至3月14日,自2011年以来,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近7600列,运输货值年年稳居中欧班列全国第一。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辐射105个国家(地区)304个港口。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付嘉康介绍,在拓展开放通道方面,重庆出台《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庆市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中欧班列(渝新欧)首发“中国邮政号”专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一主两辅多节点”的始发集结体系,江北国际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101条,果园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对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有力支撑。
稳外资,多措并举扩大开放
到2020年底,在渝世界500强已达到296家,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已达到6700户,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广。
这一成绩,得益于我市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落地生根,纾难解困。
付嘉康介绍,我市及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12条、利用外资25条措施,建立重点行业(企业)海外供应链保障协调机制、外贸外资周调度制度,推行外商投资“行政服务管家”制度,通过线上线下招商引资、屏对屏、面对面交流洽谈,为外贸企业争取优惠贷款等举措,促进开放型经济稳中推进。
特别是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付嘉康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持续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22项自主培育的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典型案例已在全市复制推广;新形成7项重点改革创新成果,货物贸易“一保多用”模式已经在全国复制推广;重庆自贸试验区牵头制定的铁路提单、多式联运货运代理提单等三项标准获批成为国家标准,并被联合国贸法会采纳,铁路提单物权效力得到司法审判实践支持,开创国际贸易史先河。
优化营商环境,排中西部第一
筑巢引凤,营商环境持续改变吸引企业近悦远来。去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水平,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重庆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在整体营商环境方面,重庆有哪些举措?
据了解,重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分批次、有步骤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接轨国际经贸新规则,全面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重庆开放型经济水平。
商务领域,市商务委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全渝通办”全覆盖,引导企业“不见面办事”,实现“好差评”评价6大渠道全覆盖;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由1.38次缩减至0.25次,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比例由0%提升到10%;全程网办事项从0%增加到75%。
外资方面,重庆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促进外资流入稳定。推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一日办结,网上办理率达98%以上。
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各项改革举措均已落地。
付嘉康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将重点围绕“制度型开放体系”,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加快接轨国际经贸新规则,全面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水平。
记者手记
共绘一张开放高地新画卷
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内,有一扇特别的大门,打开大门凭栏远眺,就看到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一个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通过多式联运从这里进进出出,通江达海,联络重庆与世界。
近年来,随着重庆在通道、平台、口岸、市场主体和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客商汇聚重庆,重庆对外经贸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一张张重庆开放高地新画卷正在全球客商面前徐徐打开。
随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不断深入,重庆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增量与提质并重,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聚集重庆,挖掘新一轮发展商机,重庆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全球客商正与重庆一起,共绘开放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