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试验区)畅通人民法院、仲裁机构、调解机构对接渠道,构建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诉讼、仲裁、调解程序有序衔接,三位一体、多元共治,为国内外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灵活多样、自主选择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一、主要做法
(一)专业化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施。发挥法院能动性,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积极吸纳专业机构共建“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共同培养打造国际化、专业化法律人才队伍。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等机构的国内外仲裁员、调解员引入纠纷解决,联合建立商事争端解决平台,推进实施联合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强“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专业性。
(二)多元化选择,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打破诉讼、仲裁、调解程序之间的界限,实现诉调、诉仲、仲调程序有序对接,为当事人提供多样化的纠纷解决方式,满足不同主体解纷需求,从机制上保障当事人自主选择纠纷解决方式,自由处分程序或实体权益的权利。探索将商事调解中心出具的调解书纳入司法确认范畴,主动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进一步增强“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实效。
(三)一体化管理,实现机构间协调联动。探索建立诉讼费、仲裁费与调解费的转付衔接机制,简化程序,扫清制度衔接障碍,实现案件全流程管控,对接程序一体化管理。由专人负责案件的对接与日常事务联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数据通报制度、联系协调制度,定期通报对接工作运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听取意见建议、总结经验做法,实现不同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模式,真正为当事人提供立体化、集约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二、实践效果
(一)扩大诉调对接适用范围,实现调解功能全覆盖。完善诉调对接工作制度,与7家调解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诉中邀请调解,全流程覆盖。利用“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优势,发挥仲裁机构调解商事纠纷更专业的功能,更好实现诉源治理。目前平台已累计委派、委托调解案件两千余件,成功调解了德国业纳公司与远东租赁公司买卖合同纠纷等11件涉外商事案件,更公平高效的保护国内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
(二)出台诉调对接工作规则,完成首例诉仲对接案件。在遵循合法、便民、自愿、公平、效率、保密、有利于解决纠纷原则基础上,制定出台《涉外商事纠纷诉仲对接工作规则(试行)》,明确案件类型及条件,理清案件对接程序,严格案件管理职责,规范有序推进诉仲对接工作,切实提升矛盾化解质效。目前已成功将俄罗斯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诉某旅游集团重庆国际旅行社涉外委托合同纠纷案件移交至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仲裁,完成重庆自贸试验区首例诉讼转仲裁案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平台智能化办事、办案、办公,为国内外当事人提供更加简洁、高效、智能的线上“一站式”解纷服务,做到当事人“一次办好,零跑腿“。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对”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的评测监管,精细化案件管理,确保平台建设实效。
(二)加强“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相关课题研究。扩大与仲裁机构、调解中心的合作交流,加强各方对“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中立法、法律适用等相关问题的课题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提供智力保障。
(三)加强“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交流。针对诉讼中的不同类型案件,加强与政府机关、行业协会、基层组织等沟通交流,探索共同建立多样化、专业化的纠纷解决平台,回应不同当事人多元解纷诉求,实现诉源治理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