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自由贸易区>创新成果 > 创新经验

海关担保“一保多用”管理新模式

日期:2020-08-19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试验区)针对企业反映“办理风险类、税款类等不同海关业务类型担保时需分别办理手续,业务流程繁复,融资成本和担保费用较高,希望进一步提升担保业务的管理融合”等问题的实际,精准开展监管改革创新研究,持续在“强集成、促便利、降成本”上下功夫,创新实施海关担保“一保多用”管理新模式,跨业务领域实现了海关担保的“一次备案、循环使用”,促进贸易便利,提升企业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创新实施以企业为单元的担保管理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建设智能化、通用化、便利化担保管理目标和构建担保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设定8组参数及14项模拟运算公式,实现关区同一企业风险类、税款类担保货物应保数据的自动提取,担保额度的自动计征,打破业务领域担保管理边界,构建了以企业为单元的海关总担保管理模式,创新实现企业一份担保文本在重庆关区内不同业务领域、不同业务现场、不同担保事项间的通用,简化业务手续,降低企业担保成本。

()“数据重组”实现担保智能化管理。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辅助平台和海关业务运行系统数据,设计搭建总担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设置授权、担保管理、担保应用、风险管理、查询统计5个子系统以及保函备案、预警、担保额度核扣、返还、担保预警、催核、担保转置等11个子模块,制定担保备案信息内容,建立报关单、辅助平台申请单与担保数据的逻辑对应关系;制定担保智能管理规则,实现报关单、辅助平台申请单对应货物担保所需额度在担保额度中的自动登记、核扣及返还,提升海关担保业务整体运行管理效能。

()“多维比对”实现担保风险全程防控。事前,系统根据担保货物所需的担保额度、期限自动比对担保剩余额度、期限,并根据比对结果,完成担保申请驳回或担保额度的核扣操作;事中,系统实时对在用担保进行可用期限扫描比对,并对临期(1个月内到期)担保和超期担保做出提示或冻结操作;事后,系统自动对已担保货物期限进行比对,做出是否超期的提示,并通过短信通知功能,发送催办信息,实现海关对临期担保、超期担保、即将超额担保的自动预警、锁定和业务办理通知。

()多渠道增效,确保“一保多用”管理红利充分释放。完善关区担保管理制度。结合“一保多用”跨业务领域担保功能,制定关区“一保多用”担保文本,充分保障税款安全;修订完善关区担保管理规范,制定“一保多用”操作指引,明确职能部门及隶属关在“一保多用”管理中的职责,做到权责清晰,操作规范。通过企业座谈会、集中宣讲等方式开展政策讲解,使企业真正了解政策优势;与隶属海关上下联动,成立企业联络群,实现在线操作培训;建立“属地企业对接”机制,选派业务骨干走进属地企业,面对面开展业务精准指导。

二、实践效果

()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费用一保多用”管理新模式通过将不同业务类型担保事项予以整合优化,实现风险类、税款类担保数据的统一、循环使用,极大简化担保业务办理手续,为企业有效节约担保成本,深受市场好评。该项创新自2018年底实施以来,已经有27家企业办理了担保业务,占重庆关区多担保运用企业总数的70%2019年,关区外贸企业通过“一保多用”管理系统办理担保总额超过2.7亿元,循环使用1.2万余次,实现5.73亿余元税款货物的担保,平均每份担保循环使用333次,有效节约企业资金成本3500万余元。

()有效提升担保管理效能“一保多用”管理新模式创新依托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担保数据自动登记、计算,担保额度自动扣减、返还”的功能,替代了以往“人工额度扣减,手工台帐记录”的操作,极大简化了担保业务手续流程,降低担保业务差错概率,有效提升了业务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效能。跨业务领域的担保一体化管理,与汇总征税业务形成互补,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担保模式选择。

()有效提升担保风险管控水平。依托功能完备的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海关可在担保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及时发现担保风险并予以高效处置,自动锁定以及担保待处置信息自动发送功能,进一步强化了海关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海关管理效能。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逐步拓展“一保多用”管理模式的适用区域,实现企业一份担保在全国更多直属关区的通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官方头条号

政务新媒体

商务投诉热线

重庆市商务委办公室

重庆市商务委行政服务大厅

公平竞争审查投诉热线

热线电话

以旧换新热线电话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