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自由贸易区>创新成果 > 他山之石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日期:2020-08-23 来源: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以下简称武汉片区)聚焦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打造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源。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重点,提前布局掌握主动权。一是聚力“一芯驱动”,紧盯光通信、先进存储、5G等重点领域和产业瓶颈,集聚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进行重点攻坚。二是出台“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和“高质量发展20条”,着力打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特色高新产业,加快“芯—屏—端—网”产业集聚。三是抓住芯片、高端显示、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窗口期”,建设中部地区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5条新型显示生产线,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站上线运营。

(二)加大投入,多方协同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强化政府引导。武汉片区管委会每年财政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支持科研。二是多方汇聚创新人才。实施“光谷人才计划”,设立人才基金吸引校友回汉,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目前集聚了4名诺奖得主为代表的大批高端人才。三是组建500亿元产业引导母基金,引进1500余家股权投资机构,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技术研发。

(三)优化服务,加快释放企业创新活力。一是出台科技成果转化“黄金十条”“科技投入七条”,积极开展股权激励,支持科技人员持股,加快释放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二是发挥高校院所力量。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重点打造光电子、生物医药等8家专业工研院和联影医疗、高德红外等2家企业工研院,为核心技术突破提供平台支撑。三是大力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打造“光谷青桐汇”等品牌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二、实践效果

(一)加快了企业和产业集聚。挂牌以来,共新设企业24547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46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2000多家,互联网企业2100多家,小米科技等企业设立的区域总部60多家。截至目前,武汉片区累计培育355家高成长的瞪羚企业和斗鱼网络、安翰光电、小药药等5家独角兽企业。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华为等一批龙头企业的进驻,带动了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构建,推动了生物医药和“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发展。

(二)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随着创新主体队伍的不断壮大,激发了创新的原动力,2018年,武汉片区专利申请量突破2.9万件,同比增长16.8%,科技创新实现了由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如中国信科集团联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研制出我国首款商用“100G硅光收发芯片”;高德红外公司成功研发全国首个红外探测器芯片,红外热成像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梯队;长江存储公司成功研发32层三维闪存芯片并实现量产,研制出我国首颗自主架构的64层三维闪存芯片;虹识科技公司成功研发全球首款虹膜生物识别芯片、锐科激光公司研发出2万瓦光纤激光器、长飞公司成为全球唯一掌握四种光纤预制棒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武汉片区将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聚焦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研发平台,不断提升光通信、集成电路、半导体显示、工业互联网、5G、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把武汉片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官方头条号

政务新媒体

商务投诉热线

重庆市商务委办公室

重庆市商务委行政服务大厅

公平竞争审查投诉热线

热线电话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