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渝中不断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通过创新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塑造现代金融、现代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健康医疗等重点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作为重庆金融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渝中联手合作银行在全国首创“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助力企业科学管理汇率风险。与此同时,通过中新合作、成渝共建、跨区域联动等方式,渝中大力吸引多边金融机构、境内外区域性总部、功能性中心等进一步集聚发展。2021年,渝中加速打造内陆金融中心核心区和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金融业增加值376.9亿元、居全市首位。银行业存贷款余额1.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居全市前列。金融开放窗口功能更加突出,跨境结算量突破4500亿元,区内70%以上中小外贸企业实现正增长。
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升级发展现代商贸业,渝中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政策优势,创新发展核心商圈“保税+实体零售”新业态,依托解放碑核心商圈国际消费吸附力,探索“保税+暂时进出境”业务模式,落地全市单笔最高奢侈品保税贸易项目5.98亿元,创新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打造渝欧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洋码头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等一批进口零售业态,进一步丰富进口商品线下消费场景,构建多层次进口商品分销体系。2021年,渝中社零额突破1300亿元、居全市第一。
打造西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业中心,渝中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获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会计服务示范基地、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综合服务集聚示范区、化龙桥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等加快推进。目前,渝中已集聚重点及品牌机构总数累计155户,形成以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法律服务、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房地产顾问服务、保险中介服务六大重点领域为支撑,涵盖10个大类32个小类的产业体系,成为重庆高端商务功能的重要支撑。
推动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渝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商旅城深度融合,2021年,文化旅游业实现营收超1300亿元,年接待游客50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3亿元,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居全市第一,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解放碑-洪崖洞街区、二厂文创街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渝中区推进文旅消费升级,文商旅城深度融合》入选中国文化消费投资发展报告案例,支持重庆银行文旅特色支行建设,创新“文旅贷”文化金融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