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安冰 摄
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建设,江北打出创新“组合拳”。打造全球优质市场主体集聚地,成立“外商投资行政服务管家”实现外商投资市场主体服务全覆盖,截至2021年末,全区外资企业超740家;累计吸引进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30家、总部贸易企业6家,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比全市超60%,伟仕宏翔等总部贸易企业数量占全市50%;全区商贸总部企业达22家,其中100亿以上商贸总部企业6家。增强江北辐射力,江北充分发挥消费金融在支持消费升级和促进双循环中的积极作用,支持长安汽车金融创新智慧金融,服务全国31个省份、超4000家汽车经销商、200万个人消费者,累计销售长安系汽车超2000万辆;小米消费金融为全国超40万家小米线下零售店提供差异化消费需求,去年累计放款超150亿,其中近20%的贷款投放在重庆本地。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家馆数量达30家、进口商品分销渠道网点7个。打造“江北服务”消费品牌,推动“观音桥好吃街”品牌向贵州等6个省市地区输出。
为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江北落地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模式,助力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率先试点该业务的城市。落地全市首个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打通跨境电商退货“最后一公里”。以推动市场主体创新为重要抓手,拓展“保税+”业态,推动圣悉贸易公司采用租赁贸易方式进口非航空产业设备,完成重庆首单非航空进口设备“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深耕“科技研发+对外贸易”模式,培育智飞生物成长为全国民营疫苗第一股,其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全球使用超过2亿剂次,践行“让中国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合作倡议;支持润际远东自主研发高性能合金元素添加剂,和美国铝业共同制定了93锰、97铁两项产品的企业标准,成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铝合金领域企业的重要供应商,2021年实现出口额同比增幅近10倍;推动长安汽车形成“六国十地”全球研发体系,2021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累计出口首次突破10万辆,其中超过90%的销量来自于“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量位处全国同行业品牌前五。
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江北支持农行重庆分行在全国首创植物新品种权产品融资新模式助力种业振兴、推动重庆种业走出去,支持重庆银行、三峡银行等机构创新“单一窗口”场景金融服务,推出跨境金融专属产品,2021年以来,江北辖区银行贸易融资带动江北进出口额超百亿元。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对外投资渠道,江北推动重庆思佰益私募基金等3家基金管理公司在全市率先获批QDLP试点资格,为重庆构建私募基金生态圈奠定基础。在全市率先开展“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行动”试点,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江北通过高标准打造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江北嘴国际投融资路演中心、江北嘴金融科技港、金融博物馆等平台,进一步丰富重庆金融业态和功能,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级。
目前,江北区集聚金融机构超490家,区域性以上金融总部超90家,上市企业13家,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规模、存贷款余额、上市企业数量与经济证券化水平均居重庆第一。
与此同时,依托果园港获批成为西部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江北积极打造智慧口岸,使果园港成为内河首家实现电子提货的港口,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内河口岸率先创新推行“抵港确认”模式,大幅压缩通关时间,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物流智能化水平。
江北区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全面推动江北嘴金融组团、保税港区保税贸易组团、果园港物流组团和鱼复园区高端产业组团“四大组团”创新协同并进,助力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约8%、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