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年发展,国内头部租赁公司不仅为国内航空航运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通过离岸租赁方式服务境外客户,积累了大量海外客户资源和运营经验,为大型设备海外销售、运营提供越来越强大的金融支持。
据了解,目前全球排名前二十的航空金融企业中,中资企业占据9席,逐浪国际市场的租赁公司全球经营需求不断上升。但受对外债权登记、融资、税收等因素影响,飞机离岸租赁业务多在爱尔兰等境外租赁平台完成,国内租赁平台很难“走通”。
企业提出需求,东疆如何做好服务对接?据了解,为促成首单发动机离岸租赁业务落地,东疆从协助完成对外债权登记、对接较低成本美元融资、出台专项优惠政策等方面发力,最终帮助企业打通了离岸租赁业务“经脉”,通过东疆租赁平台“链接”全球市场及商业机会。
“企业把问题抛出来,我们稳稳地接住了,也让企业更加坚定了在东疆发展的信心。首单发动机离岸租赁业务落地后,我们继续研究推出相关配套政策,让离岸租赁业务从首单走向常态化操作,不断引领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创新发展。”陈敏佳说。
眼下,东疆正着力打造世界级离岸租赁中心。“我们必须靠前几步思考行业未来所需,为融资租赁企业布局国际市场清障铺路、打好地基,引导行业稳步向前发展。”在李博健看来,东疆发展离岸租赁业务迫在眉睫。作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东疆已聚集2100架租赁飞机,这些飞机大多服务国内航空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加速拓展国际客户,探讨离岸租赁业务,东疆必须紧随行业需求而动。
另一方面,国内租赁飞机陆续进入退租、转租、转售等资产处置阶段,考虑到国内航空公司普遍偏好新飞机,退租下来的二手飞机资产也需要在国际市场寻找机会。“全球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有些租赁资产可能在这个地方没有市场,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反而正是他们需要的。”刘俊坦言,飞机、船舶、发动机等租赁业务的价值实现和风险缓释,主要依赖于租赁资产的全球配置能力。开展离岸租赁业务,可进一步提升租赁资产的全球营销和管理能力,在不平衡的全球市场中发掘新价值。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以国内租赁平台开展离岸租赁业务还有助于大型国产设备的全球化布局,并进一步提高飞机、船舶等租赁资产的安全性。目前中资企业注册在境外的离岸飞机、船舶资产超过千亿美元,业界期盼用“中国方案”开展全球租赁业务经营。而东疆最新闯出来的“全国首单”正是对此的精彩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