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重庆,城市消费有六成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新名片。近年来,围绕“夜重庆、潮生活”主题,我市加快培育多种多样的“夜间经济”生活业态,打造具有“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

夜幕降临,记者在南岸区涂山镇新开的夜市看到,这里人气爆棚,开街一个月,日均人流量最多的时候突破了两万人次。

“在外面吃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想带回来给大家尝试一下。”傣味舂鸡脚摊主张浪说。

心动泡面摊主罗诗雨告诉记者,他们在各种平台播放日常的视频,再加上直播,会给他们引来很多的流量。

除了线下经营,直播带货、社群经营等线上模式,也让这个夜市的人气飙升。短短一个月,成交额已超过200万元。

南岸区涂山镇副镇长杨蕾说,希望通过耍街夜市这个窗口,更多地引入一些更时尚化、数字化的业态,让辖区内的文、商、旅的产业得到发展。

与火爆的夜市相比,晚上的“康养”则显得比较安静。每当夜幕降临,北碚各大温泉汤屋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们放松身心,度过一段静谧惬意的时光。

市民们觉得晚上来泡温泉,能缓解疲劳,很舒服、轻松。

夜赏,是我市着力打造的“五夜”生活业态之一。在奉节,白天游览过壮美三峡的游客们,夜晚又乘着凉爽的夏风,欣赏起大型山水实景演艺《归来三峡》,雄壮奇秀的山水之美,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让大家如痴如醉。

观众何宇航认为,这台演出特别好,“特别能体现中国古诗词,就是中国历史那种厚重,有文化底蕴吧。”

《归来三峡》演艺部部长谈春林介绍说,自2023年3月28日复演以来,共演出了56场,接待人数约3万余人。

按照《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我市将围绕“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五夜业态,打造“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处长王顺辉表示,进一步提质打造一批夜间消费新地标和新场景,围绕“五夜”业态,增加夜间消费新供给,持续举办活动浓厚夜间消费氛围,不断扩大“不夜重庆”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