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要信息转载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渝落地 新模式带来新机遇

日期:2023-03-14 来源:重庆日报

3月初,一辆卡车从永川港驶出,把39万元的农机产品运往越南太原。至此,重庆首次实现以跨境公路运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关。

此事背后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货物组织方名为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下称易贸供应链),于今年2月3日在重庆大足区龙水镇注册,成立仅一个月。

一家新公司,为何能迅速参与到重庆外贸突破的节点事件中?

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小明给出的答案是:公司本就是冲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而成立的。他们相信,这一模式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到底是什么?为何会让郑小明如此笃定?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重庆“小商品”出口的有了新模式

传统一般贸易出口方式,对于小商品而言,并算不上友好。

比如,国外买家在国内某地的不同商户处采购了几十种不同规格的刀具,根据一般贸易报关要求,买家需要填写每款产品的详细信息,流程繁琐。同时,这些商户大多不是一般纳税人,无法出具增值税发票,买家退税也不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便从“小商品之都”的浙江义乌应运而生。

简单来说,该模式是在规定的区域内,采购单票货值不超过15万美元的产品,并就地办理出口手续。这种方式,具有免征增值税、允许以人民币结算、报关手续简化等优势。

依旧以刀具出口为例。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项下,每票报关单只需要对货值最大的前5种刀具进行逐项申报,其余的可以进行归并申报,从而大幅优化了报关流程。同时,凡是非一般纳税人的商户,均不再征收增值税,自然不存在退税问题。

这一外贸新模式发展迅速,国家层面也逐步向更多地方复制和推广。

2022年9月,重庆获批成为全国新一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市之一,大足龙水五金市场则成为全市唯一试点区域。同年12月,2票总计15.5万美元的大足龙水五金城货物,搭乘中欧班列(渝新欧)发往波兰,标志重庆正式开启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外贸新模式。

相关讯息,很快就传到了从事外贸业务多年的郑小明耳中。2月1日,他带着团队前往大足区,与区商务委详细沟通和了解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内容。

沟通结果让郑小明非常欣喜。他经常从事“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五金、微型农机和其他金属制品出口,不仅报关繁琐,也存在商户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等问题。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些痛点都能迎刃而解。

双方一拍即合。两天后,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在大足成立,并定下了“实现重庆首单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跨境公路出口”的计划,也便有了前文的内容。


▲重庆首次实现以跨境公路运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关。大足区商务委供图

“我们对市场采购贸易还有更大的期待。”郑小明透露,在这一新模式下,他们将加大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目标在今年底,通过市场采购的贸易方式出口金额达到5000万元。

打造五金产品出口“集聚地”

如果说易贸供应链是“闻风而来”,那大足龙水五金城的企业则是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期待已久”。

生产木工刀具的重庆翔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大足区的进出口“大户”,每年要出口1000万元左右的货物。其销售经理肖文芳介绍,公司以前很多出口的产品,都要运往其他适合小额贸易的城市,比如义乌等地出口。

“我们晓得大足可以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非常激动。”肖文芳说,公司迅速成立了大足区美锋工具经营部,以“适配”这一新型贸易模式。由此,大足区美锋工具经营部的货物也成为重庆首单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之一。

肖文芳表示,在家门口就能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做生意,势必会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她预计,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重庆进一步推广,公司将有一半的货物出口业务回到重庆、回到大足。

还有很多大足企业跃跃欲试。

重庆明友钢具制造有限公司也生产木工刀具,其经理吴佳伟表示,他们在东南亚有客户,准备后面也尝试这一模式。

重庆市大足区澳林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经理侯亿林则称,公司的五金产品出口到世界多个地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模式,很适合公司产品特性,他后续也会与客户沟通,通过这种模式出口货物。


▲大足龙水五金城。大足区商务委供图

据了解,大足龙水五金城是全国重要的五金产业基地,在全球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拥有境外采购商约560家,分布在东南亚、中亚、南美、非洲、中东欧、欧盟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大足落地试点,不仅有助于更多本地商户从事外贸出口的业务、拓宽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龙水五金城的辐射范围。”大足区副区长杨桦表示,随着这一外贸新模式的完善,有望吸引更多国内其他城市的五金产品到大足来出口,从而使大足成为国内知名的五金产品出口“集聚地”。

对此,大足区也有相应的规划,包括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大外贸业态融合力度、畅通物流支撑等。“我们还会加大人才引进,不断做强做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力争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杨桦说。

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将有新“动力”

“今天的会直面问题,有什么需求现场说。只要我能解决,一定想办法。”

“我们希望市里能够有更多专项资金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出台更多优化政策。”.......

“这问题我记下了,回去马上落实。”

这是2月14日下午,市商务委副主任许新成在大足区,跟企业代表交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时的对话。第二天,许新成便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讨论企业提出的诉求。同时,他还直接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探讨如何加速推进这一外贸新模式。

在他的邀约下,2月23日下午,重庆海关等部门的代表到大足区,与企业又进行了一次座谈,就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

许新成的态度,其实透露出一个信息:重庆非常重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许新成表示,去年重庆外贸稳中有进,实现进出口额8200亿元。但如今全球经济萎缩、国际形势多变,重庆未来的外贸进出口压力重重,找到新的增长点,是重庆在外贸方面需要着力的重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不仅是重庆外贸的新模式,更将成为重庆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他认为,国家认定大足龙水五金城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区域,不代表只有大足可以运用这一新的外贸模式。其他区县可以根据自身产业特性,寻找想匹配的产品,再以这一模式扩大进出口规模,从而推动重庆整体外贸进出口发展。

许新成的话并非虚言。

重庆有很多适合这一模式的专业市场和外贸业态,未来都可以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叠加,释放更多动能。比如跨境电商,就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非常契合契合,两者联动,完全可能实现1+1>2的效果。


两江新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一片繁忙。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另一方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虽然只能以小批量、小规模的方式出口货物,但能有效增加市场出口主体企业数量,实现积少成多。2022年,义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外贸额已达到了3200亿元的规模。

当然,万丈高楼还需平地起。目前,重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大足区,还是市商务委、重庆海关等职能部门,都将针对这一新模式进行完善。

比如,市商务委将在支持相关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这一模式的宣传、培训力度,让更多经营主体了解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同时,重庆还将谋划引进更多相关的专业公司,让他们去为经营主体服务,让更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这一新模式实现货物出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官方头条号

政务新媒体

商务投诉热线

重庆市商务委办公室

重庆市商务委行政服务大厅

公平竞争审查投诉热线

热线电话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