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2月18日,渝中区人民政府与渣打重庆分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致力于推动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渣打重庆分行将入驻重庆来福士;渝中区政府、渣打银行、重庆来福士三方强强联手,为渝中区打造外资金融聚集地翻开新的篇章。


渣打银行网点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重合度超过70%。按照协议,渣打银行将发挥全球网络及专业优势,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拓展业务和投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包括充分利用离岸资本市场融资的便利性,设计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全球资金管理模式和方案,以及为企业国内外的收付款业务提供现金管理平台等。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渣打中国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持续、可负担的融资服务。此外,渣打中国将紧密跟踪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的实际需求,助推区内企业发债、银团贷款、贸易融资、本外币双向融资,并支持重庆企业通过自贸区境内境外双向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亮点,创新性、辐射力、多领域合作正全面开花。”渣打中国华西区总经理丘国光表示,渣打银行在中国、新加坡都已扎根逾160年,有着深厚的运营根基,并在“一带一路”业务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非常荣幸能与渝中区达成深入合作,双方着力以“重庆-新加坡”为双枢纽,全面服务中国西部与东盟的商贸合作。

“渣打银行重庆分行入驻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交流展示区——重庆来福士,是中新合作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渝中区对接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生动实践。”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展以来,渝中区充分发挥自身金融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深化中新金融合作,加强金融互联互通,不断推动合作项目落地。
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渝中区聚集40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59.6亿元,约全市的16%。银行业存、贷款全年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82家,区域证券化率63%,保费收入占全市的24% 。银行业机构开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下金融服务项目累计74个,合同金额150亿美元;助推西部首个跨境房地产信托融资项目赴新加坡成功上市并募资近20亿元,充分发挥了服务中新金融合作主力军作用。
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这块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渝中辖区内金融机构围绕跨境投融资、跨境金融结算等方面创新政策,在跨境人民币创新、跨境投融资、跨境金融结算、中新金融机构互设等方面形成了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西部地区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金融开放提供实践路径。
与此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外资金融巨头落户渝中,带来更多“高精尖”资源。迄今,全区共聚集外资金融机构32家,其中外资银行、保险占全市的90%。银行业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离岸结算、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收付等累计达到7600亿元。已经形成了金融机构门类较为完善、金融市场辐射力较强、金融产品较为丰富、金融创新较为活跃、金融开放程度较高、金融生态较为良好的现代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