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瞄准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领域,合作成效明显。截至7月底,累计签约项目已达169个,签约金额约263亿美元。
前不久,位于两江新区汽博中心的一家餐饮店推出了一道新菜——巴沙鱼,很受消费者追捧。

市民表示,好吃,肉质很嫩,也没得什么刺,反正每次都要来点这个鱼。

这批备受青睐的巴沙鱼来自越南。上个月,它们搭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冷链运输到重庆,全程用时仅8天,和此前经东南沿海报关再运抵山城的流程相比,节约时间三分之二以上。
在航空方面,每周往返重庆和新加坡之间的航班有14个,而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启动前,这一航班数量仅有5个。

市民表示,现在去新加坡越来越方便了,现在不仅每天都有航班,航班基本上都在白天,时刻也很好。
除了方便市民生活,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也惠及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截至7月底,已累计落地跨境融资项目106个,折合金额104.4亿美元。
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表示,平均融资成本,应该比国内便宜1.4个百分点,应该说大大节约了西部企业的融资成本。

韩宝昌表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两国专门建立了三级合作机制:在国家层面,设立联合协调理事会,在国家部委层面设立联合工作委员会,在地方层面则设立联合实施委员会。
去年10月,我市出台《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更名为“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作为市政府直属机构,统一管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韩宝昌说,我们将积极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作为重要开放平台的作用,积极推动区县、园区企业,带动更多西部省区,并推动更多国家参与中新合作的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建立国际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