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党建工作
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文件

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通知

日期: 2024-06-05
字体:

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现将《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24年1月18日



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按照商务部等14个部门《关于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商消费函〔2021344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的通知》(商消费函〔2021395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最新工作要求,加快推动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走深走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统筹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国际消费资源集聚、渝货精品培育壮大等“十大工程”,着力推动消费规模能级不断壮大、国际消费资源加快集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升级、国际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持续增强重庆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集聚吸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品质支撑能力。

(二)战略定位

坚持对接国家战略与立足重庆实际相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结合、打造中西部国际消费高地与区域联动发展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聚力打造“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国际消费创新引领地、国际特色消费目的地、国际消费环境标杆地”,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三)发展目标

——国际知名度明显提升。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稳步上升,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量达335个以上,在渝常住外国人员保持在1万人以上,年出入境人员突破500万人次,4A级以上景区达180个。

——消费繁荣度明显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实现24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5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

——商业活跃度明显提升。建成3个世界级商圈、10个高品质商圈、100个特色名街名镇,打造50个演艺新空间,争创15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数量达60个,新落户品牌首店超1600家,引进23个全球知名展会及世界知名赛事。

——到达便利度明显提升。国际(地区)航线累计开行超120条,到东盟国家航线基本实现全覆盖;重庆境内高铁达13条、里程超1900公里;轨道交通营运总里程突破700公里。

——政策引领度明显提升。部门协调更加高效,促进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度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消费市场开放度显著提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以全面扩大开放为引领,突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集聚优质消费资源,培育渝货精品,提升会展能级,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放共享,提升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配置能效。

1.引育国际知名品牌。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渝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在渝首发首秀新品,力争引全全球十大奢侈品品牌,年度引进各级各类品牌首店保持在300家以上。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首店业态供给,满足国际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委、市体育局、市招商投资局等,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

2.打造渝货名品精品。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培育一批富有巴渝特色的“渝货精品”,推动长安阿维塔、赛力斯等“重庆造”中高端品牌,重庆漆器、荣昌夏布、大足石雕等“非遗精品”,涪陵榨菜、永川秀芽等向“重庆优品”“产业精品”“世界名品”转变,提高重庆品牌国际知名度。鼓励“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企业深挖巴渝文化内涵,传承精湛传统技艺,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委等,各区县政府)

3.升级品质消费载体。统筹建设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两大国际消费“极核”,精心打造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九龙新商圈等世界知名商圈和三峡广场、南坪、大坪、嘉州、金州、中央公园、九宫庙及区县城市核心商圈,提档升级磁器口、鹅岭贰厂、金刚碑、十八梯等特色商业街区,构建国际消费新空间。加快建设中環万象城、时尚文化城、大都会东方广场、陆海国际中心等国际消费“新地标”,构建品质消费“加强版”。做精红岩文化公园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推动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大足石刻国家5A级景区提质增效,建设小球国际赛事中心等一批体育场馆,增加文体消费新供给。(牵头单位: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文化旅游委、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有关区县政府)

4.提升会展经济能级。持续拓展智博会、西洽会、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等重点国际展会功能和影响力,培育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中新金融峰会等特色会议,争取全国糖酒会、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等优质会展项目来渝举办,拓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消费增长新空间,提升重庆对外影响力和集聚辐射力。(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市金融监管局、市政府外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市贸促会、有关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招引优质市场主体。引进国际贸易品牌企业、中高端消费品牌企业、大型商贸企业、优质服务企业在渝设立总部,引进具有国际品牌运作能力投资商、运营商来渝发展,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新兴消费企业,增强重庆商业发展新动能。大力招引具有国际品牌运作能力的国内外投资商、运营商,在渝投资、建设、运营优质商旅文体综合项目。(市商务委、市招商投资局、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体育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扩大境外来渝消费。立足巴蜀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打造享誉世界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供给品质,增强全球影响力,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渝消费。拓展外交深度和广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消费城市的交流互动。拓展优化商贸、会展、旅游、健康等重要消费领域空间,不断丰富国际化、品质化、特色化消费供给。加强与成都等地互动,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增开更多国际航线航班,改善离境退税和外币兑换环境,探索“即买即退”、便捷支付等便利化措施,完善公共场所国际化引导标识和便利化服务设施,营造外籍人士来渝便捷放心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市政府外办、市公安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税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各区县政府)

(二)打造国际消费创新引领地。以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为重点,创新消费新模式,丰富消费新业态,全面提升引领国际时尚潮流消费新活力。

7.培育新型消费场景。突出“智能+消费”,丰富解放碑—朝天门全国示范智慧商圈、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等科技消费元素,打造沉浸式科技消费新场景。突出“文化+消费”,丰富三峡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消费业态,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突出“艺术+消费”,发挥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重庆国际马戏城等艺术设施作用,打造演艺消费新场景。突出“体育+消费”,拓展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田湾体育馆、龙兴足球场、华熙LIVE文体中心等设施服务功能,打造商体联动消费新场景。突出“旅游+消费”,依托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不断丰富消费业态,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突出“休闲+消费”,依托两江沿岸灵秀风光和鳞次栉比商务楼宇,发展以休闲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江岸”“云端”体验式消费新场景。(牵头单位: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等,各区县政府)

8.创新消费业态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娱乐、主题乐园等潮流业态,积极推行餐饮定制、旅游定制、医疗健康定制等定制服务,提升消费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引导购物中心、大型百货由商品销售向“商品+服务+体验”的多功能消费体验场所升级,丰富“吃喝玩乐购赏”一站式消费新体验。(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推进数字消费融合。加快推动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建智慧商场(商店),建设一批智慧购物示范新场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在线诊疗、云旅游等数字经济新模式。促进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新型信息产品升级消费,扩大网络文学、互联网游戏等信息文化新服务。打造一批直播电商基地,鼓励品牌设立“直播旗舰店”,集聚发展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直播电商新平台。(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等,各区县政府)

(三)打造国际特色消费目的地。依托“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地域优势,植入重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加快商文旅体消费扩容提质、深度融合,推动重庆从“服务消费洼地”向“服务消费高地”迈进。

10.做靓“不夜重庆”品牌。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依托“两江四岸”资源优势和城市商圈商街体系,突出“山、水、桥、城”四大元素,丰富夜间生活业态,打造集中展示“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桥都”国际风范的夜间经济核心区,加快构建核心引领、示范带动、集聚发展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推进较场口、十八梯、山城巷、鲁祖庙、沙磁巷、大九街、鸿恩寺、九龙滩、铜元道、壹华里等特色街镇、夜市街区提质扩容,打造一批兼具烟火气、巴渝风和时尚潮、国际范的夜间经济集聚区、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委等,各区县政府)

11.做优“山水旅游”品牌。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名片,提升旅游服务供给品质,推进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城市公园建设,推动三峡旅游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加快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提质“世界温泉之都”品牌,增强“重庆旅游”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委;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

12.打响“美食之都”品牌。推动重庆美食走出重庆、走出国门、布局全球。加快美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渝菜文化守正创新,促进重庆火锅、渝派川菜、重庆小面、重庆江湖菜、重庆名小吃等特色美食传统技艺传承和保护,促进巴渝美味与世界美食融合发展,擦亮“中国火锅之都”品牌,培育打造国际友城美食集聚区,建设现代化创意美食、全球餐饮品牌聚集大都市。(牵头单位:市商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

13.做精“生态康养”品牌。依托重庆优质生态资源、医疗服务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特色康养小镇。加强武陵山、大巴山、龙水湖等康养基地规划,加快康养胜地标准化建设,打造森林康养、湖泊康养、避暑康养、文化康养、田园康养、体育康养、温泉康养等特色康养目的地。(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市文化旅游委、市体育局等,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

14.打造“户外运动”品牌。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打造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特色消费场景,推出徒步、马拉松、自行车、登山等一批特色化、品质化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升级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服务功能,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

15.做特“文化消费”品牌。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等特色资源,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展演精品,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委、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

(四)打造国际消费环境标杆地。以建设国际消费环境标杆城市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区域联动,加强宣传推介,探索构建国际消费促进服务保障体系。

16.完善配套设施。构建便捷综合交通网络,增开更多国际直达航线,拓展中欧班列(成渝)功能,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能力,着力打造西部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提升市外人员来渝便利度和全球消费品中转集疏水平。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实施绿色创建专项行动,培育“山水公园”特色品牌,打造舒适便利社区商圈,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形态。(市交通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重庆海关、市住房城乡建委、有关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7.优化消费服务。对接国际通行规则,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国家机构、跨国公司代表处落户重庆。健全消费服务标准和规范,优化消费服务体验,建设跨部门智慧监管平台,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国际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高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委、市政府外办、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激发消费活力。持续扩大以“爱尚重庆·渝悦消费”为主题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影响力,线上线下融合,商文旅体联动,打造“重庆消费”响亮名片。提升“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不夜重庆生活节”“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非遗购物节”“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办优“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重庆都市旅游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音乐节”,策划举办工商文旅融合的主题消费促进活动以及富有巴渝特色的小吃节、豆花节等节庆活动,提升特色消费节庆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城市整体营销,加快“爱重庆”英文推广平台建设,办好“感知重庆”海外行等活动,精心制作《重庆概览》、重庆影视记录作品、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多方位宣传重庆城市品牌,提升重庆国际知名度和传播影响力,全面宣传展示重庆消费“新魅力”。(牵头单位:市政府新闻办;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市政府外办等,各区县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工作调度,突出分工协作,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市级有关部门根据任务分工和工作需要,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区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实施,构建科学有效、落实有力的工作体系。(责任单位: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县政府)

(二)加强项目调度。围绕国际消费载体、国际品牌引育、国际会展场馆、新型消费场景、特色夜市街区、特色美食街区、旅游康养项目、历史文化街区等方面,积极策划储备项目,并按年度申报纳入重点项目清单,分类实施、打表推进。(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评估考核。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纳入区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以及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区试点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区、商文旅体健融合发展城市试点区县3个层级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建设评估、观摩学习,“赛马比拼”促进工作落地见效。(市政府督查办、市商务委、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政策支撑。统筹实施23条支持政策,用好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跨部门政策资金统筹整合,聚焦商贸、文化、旅游、工业消费品等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给予精准支持。研究制定针对性配套政策,出台扩大消费品进口支持政策,适时评估完善出台支持政策“加强版”。(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市体育局等,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1.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架图.docx

      2.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目标表.docx

      3.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3—2027年重点项目清单.docx



返回顶部